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新闻联播】王沪宁在广西调研
【新华社】王沪宁在广西调研时强调 铸牢...
【广西卫视】凡事说理|同心圆 中华民族...
农工党广西区委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校领导第十周工作简讯(5月6日—5月12日...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
蒙山县人民政府到广西民族大学交流
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我与祖国共成...
广西民族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
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我与祖国共成...
媒体关注更多 >>
【人民网】《古壮字大字典》新书发布会...
【广西日报】从有兴趣的书到经典阅读 —...
【广西日报】首个民族古文字古籍人才培...
【广西民族报网】字传心声 典藏情怀——...
【广西新闻】全国首个民族古文字古籍人...
【广西民族报】东西:广西诗歌的前沿阵...
【中国新闻网】全国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
【人民周刊网】全国首个民族古文字古籍...
【广西云】全国首个民族古文字古籍人才...
【人民网】“岜莱诗会”创办五周年交流...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校园动态 >> 正文
 
去“生”减“僻”,奇字生辉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毛雅琪 实习记者:班佳欣 李林菊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17:42    浏览次数:

2024年春节将近,一篇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文章被推送到我们眼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主题确定为“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主题一经发布,再次在互联网平台上激起讨论生僻字的千层浪。

从2016年陕西“BiángBiáng面”活跃在人们视野,到2017年歌曲《生僻字》广泛流行,再到“龘龘”出现在全民关注的2024年春晚舞台上——我们对生僻字的热情从未削减。生僻字不应只做被封在玻璃柜中的古董、学者案头的课题,而应去“生”减“僻”,力求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

望表知里:体悟生僻字的文化意蕴

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人们不熟悉的、使用频率很低的字。它们或在历史的车轮中蒙尘,或因实际应用场合有限而无用武之地。然而,作为汉字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生僻字承载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为它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

2024年初,趁着春晚生僻字的东风,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把“龙行龘龘”定为标语,时下开始流行的祝福语有“龙行龘龘,前程朤朤(lǎng)”。这些引发了民众对生僻字发展历史的关注和好奇,并掀起了解生僻字造字方法、文化意蕴等热潮。

以“龘”为例。由三个“龙”字叠加而成,用以形容龙腾飞的样子。在传统文化中,龙往往与力量、威严和吉祥联系在一起。因此,“龘”字不仅是对龙腾飞动态的描绘,也寄托了古代人民祈求强健、繁荣和平安的美好愿望。

除了“龘”“朤”这类因时流行的生僻字,还有一些生僻字栖息在民族特色文化中,沉淀着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的智慧与祝福。如“麽乜(mō miē)”,在壮语中有“神与母亲”的意思,常于五月初五佩戴以祈求平安吉祥;又如“娵隅(jū yú)”,是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鱼的美称。

生僻字的重新发现和传播,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顾和致敬,更是创新和发展。生僻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表情等方式获得新的生命,成为表达个性和创造力的新方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发展必然需要矩法,规范化是生僻字宣传的重要保障。

动循矩法:生僻字规范化的漫漫之路

生僻字爆火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但其使用的规范性、正确性却良莠不齐。生僻字语用的失误,反映出其使用规范化的漫漫长路。

用得少、练得少、查得少、验得少,极大影响生僻字使用的正确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81个。可见,常用汉字已经可以支持人们日常交流,大部分汉字只出现在特定场合,生僻字的使用场合更少之又少。

因此,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刻意地使用极易将一些生僻字推向错误的场合:如“槑”,事实上与“梅”同音同义,而在使用中却“被迫”意如其形,被用于形容“呆呆的样子”;又如“囧(jiǒng)”,本意为“光明”,在大多数场合下已“沦为”表达“郁闷、无奈”的表情包素材。

除了“不需要”,生僻字还面临着“难掌握”的难关。从读、写上讲,生僻字字形复杂,人们学习生僻字的写法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对的生僻字的学习也明显不足;从听、说方面看,在大部分人没有掌握生僻字的情况下,广播、网络等场合中贸然使用生僻字,可能会造成歧义和误解。

“主持是通过有声语言面向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我们在主持稿中很少使用生僻字,因为生僻字极易与同音的常用字混淆,造成理解障碍。”文学院主持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许贺说。

与此同时,目前技术水平无法给生僻字合适的载体,这是生僻字使用规范化仍未跨过的一道门槛。一方面,现有技术的输入法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常用的大部分办公软件无法正常显示一些生僻字,如本篇文章中的“biáng”字只能以拼音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目前汉字编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仍未完善,不同的标准影响生僻字的编码、录入和存储。

生”减僻”:奇字生辉

“人们总会注意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并去查阅有关知识。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而且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岑妍椿说。

生僻字承载的文化意蕴激发着人们使用的热情与需求,而目前的传播效果和使用载体显然不尽如人意。去”生”减”僻”,让更多生僻字“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已经走在路上。

国家为生僻字的规范化建立保障制度。2022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等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告,并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比上一版增录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生僻字的保护与规范化使用注入科技动能。2023年6月,阿里巴巴普惠体3.0已正式上线,扩容开发生僻字字库,覆盖绝大部分人名、地名、方言、古籍中的生僻字。

使用者可以依据使用场合与需求,分类了解生僻字。有些生僻字符合特定群体的语用习惯,如之前提到的“麽乜”“娵隅”;有些生僻字出自古诗、古文,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学的沉淀和传承,如“泬漻(jué liáo)”出自“风萧萧兮吹我衣,高寥泬漻兮逝将安归”。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生僻字的使用规范化。

值得注意的是,生僻字的宣传使用也要避免进入滥用的误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贺荣萍说:“文字是为了帮助我们降低交流成本,提升效率。若是一味为了突显文化气息而生硬地使用,似乎就没有必要了。”

生僻字的学习不应该只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而应真正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让这些奇字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初审:荣子卿 编辑:韦金华 实习编辑:李杨洁 校对:黄显媚 复审:潘之铭 终审:王文娟)

上一条: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