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本科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思...
校领导第四周工作简讯(3月25日—3月31...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
【图说民大】初生万物醉染人间,拾翠寻...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清廉示范学校工作推进...
校领导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2023年度广西民族大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
校领导第三周工作简讯(3月18日—3月24...
媒体关注更多 >>
【新华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人民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广西日报】我区举办双选会助力高校毕...
【中国新闻网】广西2024届重点群体高校...
【广西日报】印尼孔院首次举办潮州话故事赛
【广西新闻网】郝国强:推进铸牢中华民...
【广西卫视】菲阅·茅奖归来·问东西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举办2024年留学...
【中国新闻网】(新春走基层)广西南宁...
【中国新闻网】(新春见闻)东盟留学生...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要闻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要闻 >> 正文
 
​【70周年校庆·发展巡礼】特色发展立潮头——记文学院62年岁月如诗
来源:文学院    作者:文学院    时间:2022年06月27日 18:22    浏览次数: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自1960年创办迄今已度62载,岁月如歌,葳蕤生香,博学弘毅,言文行远。学科牵头,教学筑基,政治铸魂,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科特色:中文学科高平台

文学院坚持走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形成优势、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以学校“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办学定位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文学院(原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创建于1960年,2000年原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6年更名为文学院。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共10个教研室;拥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已取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创建之初教职工仅10人,现在职教师79人,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935人。2010年、2013年分别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民委翻译局“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外交部“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以及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实体语言博物馆。

文学院始终走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是学校第一批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第一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获批为广西特色专业,2016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专业,2020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2015年始分别招收壮语言文学、瑶语言文学方向本科生,2007年获批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起实行免收学费政策,2016年通过教育部专业定级评估,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9年“民间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20年《民间文学概论》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现代壮语》获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9年分别开始招收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方向本科生。实行“3+1”跨国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2010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第六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年度)中,位列全国292所高校同类专业第11位,2019年入选自治区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专业发展始终处于学院建设的龙头地位,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2018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2022年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名单。同时科研成果丰硕,《边疆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与传承研究》《南方少数民族类汉字及其文献保护与传承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院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逾百项。

教学特色:大写作品牌育英才

长期以来突出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打造专业教学特色,形成了“大写作”品牌。

“相思湖作家群”蜚声广西区内外。1996年实施“大写作”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成立“相思湖诗群”,2018年成立“创意写作中心”,2021年开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创意写作中心”成功主办了三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诗歌奖”和首届“广西相思湖青年诗会”;2019年中心选送成员作品82篇参加首届广西大学生创意写作大赛,获奖52篇,其中诗歌占据一等奖、二等奖的半数;已有百余篇学生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广西文学》《香港文学》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从文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共获得包括“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余次。“相思湖作家群”列入《广西通志•教育卷》;“相思湖文学社”被广西高校工委、教育厅评为“广西高校十佳社团”;连续举办了18届的“相思湖全区大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被广西高校工委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精品项目;“相思湖诗群”成为《文学青年》推介的全国十个最有影响力的高校文学社团之一。“创意写作中心”孕育的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中分别获得自治区级金奖和国家级铜奖。

“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在全区乃至全国影响广泛。文学院自1997年开始实施“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2009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等。2010年在广西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中,该“体验工程”的成果诗剧《取火》获一等奖。2019年文学院教师赴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人文学院、泰国四色菊皇家大学开展“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经验交流与有关培训,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

政治特色:对党忠诚固根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文学院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获自治区高校工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文学院党委在全区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温暖上尧”青年志愿服务典型经验;在2016年学校“两学一做”活动中,创造“两报到两服务”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教育部的高度赞扬并提倡在全国宣传推广;2018年本科学生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5个本科生党支部获评为自治区第二批高校星级党支部;在职教工第一党支部于2021年、2022年成为第一批、第三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创意写作品牌获评为首批广西高校示范党建品牌;文学院团委先后获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广西五四红旗团总支等称号。

春风化雨,培根铸魂。“对党忠诚”成为了文学院师生的政治品格。62年来,文学院共培养了13764名普通本专科研究生,1万多名各类函授生。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英才,其中省部级领导4人,厅局级领导干部50多人,解放军将领10多人,专家教授30多人,作家70多人,全国劳模10多人。1975级学生莫振高,广西都安高中原校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称号;1978级学生杨克,2006年创作了诗歌名篇《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讴歌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在相思湖校区南大门建立了民族园,磐石前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字,磐石后镌刻着杨克校友的这首诗,寓意广西民族大学各族师生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编辑:李海莹)

上一条:【70周年校庆】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行振鹏校友奖学金签约仪式 下一条: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22年普通高考招生宣传网上咨询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