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
【图说民大】初生万物醉染人间,拾翠寻...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清廉示范学校工作推进...
校领导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2023年度广西民族大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
校领导第三周工作简讯(3月18日—3月24...
【本科教育教学】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科...
自治区教育厅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媒体关注更多 >>
【新华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人民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广西日报】我区举办双选会助力高校毕...
【中国新闻网】广西2024届重点群体高校...
【广西日报】印尼孔院首次举办潮州话故事赛
【广西新闻网】郝国强:推进铸牢中华民...
【广西卫视】菲阅·茅奖归来·问东西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举办2024年留学...
【中国新闻网】(新春走基层)广西南宁...
【中国新闻网】(新春见闻)东盟留学生...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骄子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骄子 >> 正文
 
【民大骄子】舟游史海欢歌寻,妙笔炳“焕”致远行——访我校优秀毕业生张焕兰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实习记者:卢梓欣    时间:2023年11月02日 16:34    浏览次数:

走入图书馆,她翻开《中国通史》,细细品读历史长河的变迁;走出校门,她深入实地调研,在实践中探寻更深层的知识;走进大学生活动中心,她戴上记者证,默默聆听受访者的精彩故事……

张焕兰

她就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级历史学专业的张焕兰。

与历史为伴,做一名敏而求学的追问者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长大的张焕兰,童年时期的她,最喜欢躺在外公外婆的怀中,听他们讲述红军革命历史。一个个历史故事陪伴着张焕兰的童年,也在她心里埋下了学习历史的种子。

2019年9月,张焕兰考入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的历史学专业,继续跋涉历史的高山。

历史学专业课程内容繁杂,各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和差异……繁多的基础性知识让张焕兰学起来非常吃力:“高中单薄的历史知识体系不足以让我从容地面对拥有庞大理论知识的大学历史。”

一开始张焕兰埋头苦读专业书,然而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并不如她所愿,她眉头紧锁:“是不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对?”因此,她向任课老师由迅询问学习方法,“想象你的脑子是一部电脑,在里面建立文件夹,然后把所有知识分类、归类。”

在由迅老师的指导下,张焕兰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她始终秉持着“课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课后复习巩固”的理念。在课前,张焕兰会提前了解历史术语概念,将历史知识的类型及其结构进行分类和要点条理化;在课堂上,她积极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前排的座位常常有她认真上课的身影;在课后,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知识难点一一攻破,打牢历史学习基础,构建自己的历史框架。

张焕兰还通过阅读大量历史书籍来提升自我。她在《中国历史精神》中感悟史学精神和方法;在《中国古代简史》中畅游华夏文明的长河;在《全球通史》中感受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四年大学时光,张焕兰共阅读了178本涉及文史哲法等方面的书籍,她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学习中行动起来,让我更有目标感,内心更充实。”强大的行动力让张焕兰的专业课成绩在大二后长期稳居班级前列,获得了2020年度广西民族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20—2021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履践致远,做一名走在路上的“历”行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张焕兰对学习的钻研不只停留于课本上,她还选择走出校门去拓展自己的视野,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2020年6月,张焕兰作为队长,与5名成员一同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生于梧州、长于梧州的张焕兰想到了家乡的“龟苓膏”,在与指导老师滕兰花的共同探讨下,他们成功申报了《文旅融合下的广西梧州龟苓膏文化的非遗研学旅行开发》课题。为深入了解梧州龟苓膏发展历史和全面掌握其实地情况,2020年12月,张焕兰带领调研团队来到梧州市,进行为期三天的调研。

“作为组长,她会细心地留意大家的状态。在紧张疲惫的氛围中,她时常会讲笑话来调节我们低落的情绪。”同为小组成员的韦清馨说,“在生活上,她也会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大家。”初到梧州,因未考虑到天气原因,团队成员都没带足够保暖的衣服,只能顶着寒风进行采访。寒风中一行人瑟瑟发抖,嘴唇发紫,采访时声音微微颤抖。在坚持完成一天的采访任务回到酒店后,团队成员已经身心俱疲,早已观察到大家状况的张焕兰提前完成任务回到酒店,打好热水,准备好姜茶给每位伙伴暖身体。

“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我作为小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鼓舞大家士气。”张焕兰回想起这次经历,嘴角带笑。在短短三天调研时间里,张焕兰带领团队累计采访了100多个对象,走访了14所中小学校,撰写了近三万字的调研报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有志者事竟成。历时两年,2022年6月,张焕兰团队的《文旅融合下的广西梧州龟苓膏文化的非遗研学旅行开发》项目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自治区级立项。同年10月,他们的《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梧州中小学研学旅行调研报告》报告被刊录于暨南大学出版社的《中学历史教学智慧(第二辑)》(论文集)。

“实践出真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给了我另一种拓宽历史思维的角度去学习历史。”理论与实践两者在张焕兰看来二者密不可分。理论的魅力就是需要实践来点亮,经过这次的实践经历,张焕兰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乘风破浪,做一名勇敢的向上者

“‘技多不压身’,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会让我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初进大学的张焕兰,内向敏感的性格使她在与人对话时感到紧张,走路不敢抬头。为了突破自我,她大一时便进入了大学生通讯社专题部,成为一名实习记者。

刚进专题部的她,由于性格内敛,张焕兰一度不敢单独采访人物,写稿的类型也局限于较少接触采访对象的话题、时评类。“在采访上,与他人顺利沟通交流是我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张焕兰苦笑道。

为改变这一状况,张焕兰开始尝试向外踏出第一步。在一次采访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陈光浩的任务中,她主动申请承担采访工作。在采访的前一晚,张焕兰对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采访提纲,在脑海里一次又一次地演练明天采访的场景。

“尽管设想了无数遍,但在采访当天我仍然会紧张到手心出汗。”尽管已经做好充足准备,张焕兰在一开口时仍不可避免地有些磕磕绊绊。“学长,请问您在参加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在陈光浩温和的目光中,张焕兰因紧张而急速跳动的心缓缓镇定下来。她逐渐放松自己,语言不再磕绊,采访状态渐入佳境。直至采访圆满结束,张焕兰才惊觉自己一个人完成了整个采访任务,“原来我真的可以做到!”

从磕磕绊绊的采访提问到流畅地与采访对象交谈,再到在例会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张焕兰在工作中获得锻炼,同时在专题部伙伴们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慢慢搭建起一个自信的内心世界。

2021年7月,张焕兰争取到去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实习的机会。“怎么还有一个是学历史的!”报社主任在看到实习函时,惊叹道。与一起去实习的两个科班出身的实习记者相比,历史学专业的张焕兰显得十分突兀。然而,张焕兰用她的专业性和实际行动打破了他们的顾虑。为了做好实习记者的工作,张焕兰跟着报社的老师们跑新闻、写稿件。空余时间里,她会坚持一天看10份报纸,扩展知识面,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手法。

从2019年到2022年,张焕兰写了大大小小40多篇的稿件,所写稿件分别刊登于国家级平台(中国大学生在线)10篇、自治区级平台(南国早报)1篇、校报5篇、学校官网18篇。成为记者后的这些经历不仅让她的拥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也让她形成了开朗的性格。

前路漫漫亦灿灿,往事堪堪亦澜澜。无论是埋头于学术海洋的追寻者,还是活跃在新闻背后的记录者,张焕兰在成长的路上,她的脚步从未止息,一步一步蜕变成更好的自己。(编辑:覃蓉 校对:王馨)

上一条:【民大骄子】心之所向,“研”途生花——访我校考研佼佼者 下一条:【民大骄子】弦歌不辍载梦想,芳华待灼育桃李——访我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李丽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