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
【图说民大】初生万物醉染人间,拾翠寻...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清廉示范学校工作推进...
校领导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2023年度广西民族大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
校领导第三周工作简讯(3月18日—3月24...
【本科教育教学】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科...
自治区教育厅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媒体关注更多 >>
【新华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人民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广西日报】我区举办双选会助力高校毕...
【中国新闻网】广西2024届重点群体高校...
【广西日报】印尼孔院首次举办潮州话故事赛
【广西新闻网】郝国强:推进铸牢中华民...
【广西卫视】菲阅·茅奖归来·问东西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举办2024年留学...
【中国新闻网】(新春走基层)广西南宁...
【中国新闻网】(新春见闻)东盟留学生...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骄子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骄子 >> 正文
 
【民大骄子】在民族学的土地上孜孜求索——访我校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谢清清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冯楚棉 覃骏扬    时间:2023年12月13日 11:06    浏览次数:

2019年9月,来自云南昭通的谢清清背着行囊迈进广西民族大学的校门,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级民族学1班的学生。家乡的筇竹清香仿佛还在鼻间萦绕,而她像是成熟筇竹掉落的种子,钻进了民族学的土壤,期待着汲取养分,破土而出。

善思

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谢清清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上课、背书。为了开拓思维,她慢慢成为了中国知网和一些新闻公众号的常客,“每当看到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我会下意识联想学术上能为这个社会现象做什么解释、提供什么解决方法。”潜移默化中,她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

2020年11月,谢清清为了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了广西民族大学非遗传承人访谈活动。“访谈法”是民族学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但实践的过程往往是课本数十行字难以概括的鲜活。面对民族学领域里第一次实践的挑战,谢清清与同伴通力合作:寻找身边的非遗传承人、撰写访谈提纲、预约开展访谈、整理访谈稿……每个步骤都让她感慨:“理论终究要扎根在现实的土壤

访谈过程中,坭兴陶的非遗传承人娓娓道来坚守技艺的经历,轻轻带过拮据的生活,即使是只言片语,也让谢清清体会到非遗传承人身上面对困难仍然坚持不懈的可贵品质。为了让访谈稿内容详实,她不再囿于访谈提纲,而是将问题层层深入,事后埋头苦干完成了两万字的访谈稿。“这次访谈顺利完成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此后无论学业、生活上遇到了多少困难,我都要求自己咬牙坚持,绝不放弃。”

作为民族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系统扎实的民族学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民族学基本理论和调查方法,具备实地搜集资料、民族田野调查的能力。

“专业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问题要在田野中寻找答案。”2022年7月1日,谢清清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大瑶山”——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根据专业要求对门头村花篮瑶人口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世居的瑶族人民生活在连绵的高山之中,当车缓缓驶入崎岖的山路,谢清清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我是一个云南人,在语言和文化等方面与当地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许会造成我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困难。”

谢清清的担忧成了真。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村民们难以理解这些“外地人”的工作,谢清清的调查活动一度止步不前。但让她格外动容的是,即使村民们无法提供全面的人口发展信息,她和同学们也从未吃过“闭门羹”,无论他们走到哪户人家都能受到热情的欢迎。于是,她在向当地政府申请拿到村民有关的人口数据的同时,还尽力跨越语言的“壁垒”,学习了当地一些日常用语和亲属称谓。她在挨家挨户上门拜访核实的过程中,就用这“跛脚”的方言夹杂着普通话与村民们交流。

烈日当头,谢清清穿行在乡间小路,扬着笑容的脸庞逐渐晒得黝黑;更深露重,她伏案奋笔,反复回顾录音录像,汇总调查成果,完善报告。“为确保报告的真实性,我与同伴在核对信息时会标记出记录不一致的地方,在第二天对这户人家进行回访,同时也向他们的邻居核实。”

十多天的走访调查中,谢清清将村民们的信任化为动力,最终雕琢出三万字的调查报告,为人生第一次田野调查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

融贯

“田野调查是做得越多越顺利的,积累的经验越多,遇到的困难就越少。”2022年7月19日,谢清清刚结束门头村的调研,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跟随导师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古耀村,参与“广西乡村文化振兴标志工程—广西名村志”项目中《古耀村志》的撰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展开调查。有了上一次田野调查的经验,谢清清在仓促的时间中仍认真完成了调查提纲,顺利展开了调查活动。

“天上瑶池,地上河池。”7、8月份的河池正是最炎热的时节。陈旧的吊扇“吱呀、吱呀”转着,带来燥热的微风,窗外是阵阵虫鸣,夹杂着渐近渐远的人声……擦一把汗,谢清清就继续低头打字。有时凌晨热得睡不着,谢清清会独自站在村民委员会的走廊上,静静注视这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逐渐改头换面的村落。“田野是不会骗人的,这里的一砖一瓦、每一块田地都直接展示着政策的成果。”谢清清说。

欲振其邦,先治其史;乡村振兴,文化先行。40多天的田野调查,谢清清走遍了整个村庄,看遍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田地。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不断修改完善调查报告,一字一句完成了五万余字调查初稿。

撰写调研报告是深造民族学专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两次田野调查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坚定了在民族学继续深造的决心。”谢清清说,“在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对我日后考研的帮助很大。”

在沃土的滋养下,筇笋悄悄破土,它的躯干在向上生长,根系在向下扎根。明确了目标后,谢清清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她充分发挥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积累的经验,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展调研报告的深度和广度。2022年10月,她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广西民族大学“三下乡”活动,提交以《跨越山石力量:乡土知识赋能乡土教育发展研究》为题的调查报告,获得校级二等奖。2023年,谢清清以393分的成绩成功考取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大学本科四年的青葱岁月是谢清清奔赴山海的难忘记忆,一千多个日夜里,她一路奔跑,连续三年获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交出了美好的大学“答卷”。未来,孜孜求索的筇笋会继续生长为竹,努力在民族学的土地上枝繁叶茂。(编辑:邓思馨 校对:王馨)

上一条:【民大骄子】一步一脚印,勇攀数学高峰——访我校自治区优秀毕业生张伟业 下一条:扬创新之帆,在创业的浪潮中激流勇进——访我校创新创业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