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民大要闻更多 >>
唐平秋检查2025级学生军训工作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交流
广西军区战备建设局一行到校检查指导学...
【喜讯】广西民族大学获批第一批全区高...
广西民族大学获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
广西军区战备建设局一行到广西民族大学交流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广西民族大学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庆祝2025年教师节暨表...
广西民族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云 | 广西民族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大...
广西日报|以实际行动诠释伟大抗战精神...
广西云|思政课如何讲活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
广西云-广西日报|突破!广西民大抗癌天...
【学习强国】从“烽火汇路”到“青春巡...
【广西新闻网】广西民大“烽火记忆青年...
【广西云-广西日报】“我敢闯,我会创”...
【广西云-广西日报】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
【中国之声】中越文化交流年里 一场双向...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七集 永立潮头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六集 合作共赢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五集 《强军路...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四集 凝心铸魂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三集 攻坚克难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二集 《人民至...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一集 《举旗定...
吾师风采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吾师风采 >> 正文
 
【吾师风采】三尺讲台勤授业,杏坛雨润喜逢春——访人工智能学院李永胜副教授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姚程鐘 杨美美 卢梓欣    摄影:    时间:2023年09月09日 17:07    浏览次数:

“认真对待所上的每一堂课,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践行大爱育人理念,是我的职业追求。”从教二十二载,当初那个在讲台上略显青涩的小伙,如今已经成为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师者。他就是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公共计算机系的李永胜副教授。

梦始青衿年华,筑梦路上初心不变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成为一名教师,是李永胜始终不变的梦想。追溯热爱教育事业的缘由,大学时期执教C语言的张显全老师对他影响颇深,“当时很多学生都喜欢逃课,但张显全老师的课堂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学生们被张显全老师的课深深吸引,被其旁征博引的讲授方式和饱满的教学激情感染。看着趣妙横生的课堂,坐在人群中的李永胜不禁心生向往。

秉持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2001年7月,刚从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李永胜顺利通过了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的招聘面试,成为民大现代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师。

作为实验室教师,李永胜的日常工作需要保障几百台电脑的正常运作、维修和协助老师上课,这份看似简单平常的工作却让初来乍到的李永胜有苦难言。

“我来民大比较早,当时民大的道路还是土路,很不平整,学校各方面设施也比较破旧,特别是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这一块。”实验室设备的落后使计算机出现经常卡顿、黑屏、死机的情况,每当这时,李永胜总会第一个出现,断电、拆卸、查找、修复、安装……有时甚至会出现好几台电脑一起出故障的情况,李永胜只能逐台拆解然后安装好。“这些维修经历让我深入了解电脑的各项构造,更加明白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两年的计算机实验室老师职业生涯中,李永胜每天早早起床,在天色蒙蒙亮中拎着机房钥匙沿着坑坑洼洼的路面走向实验室,7点半,他已像平时一样到达综合楼的实验室。开门、开灯、开窗、开机……李永胜一天的工作拉开序幕。

经过两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磨炼,李永胜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管理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他也注重提升自己的水平,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为其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李永胜调任到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工作,2007年他晋升讲师,2011年李永胜晋升副教授并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20年李永胜来到人工智能学院开始指导研究生,同时兼任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公共计算机系主任。

从教生涯里,李永胜秉承初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深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连续多年的“广西民族大学理论课程(含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均为优秀。他曾获2015—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工会积极分子。李永胜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获2018广西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9年荣获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广西民族大学第六届“我最喜爱老师”评选活动提名奖。

教学革故鼎新,育人路上真诚不改

教育有常纲,但授业无定法。李永胜在教育的路上一边探索一边前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不断改进授课技巧和方法。

刚开始从教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李永胜跟学生的交流反馈不多,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后面经过我布置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发现,很多理论知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和运用。”这一现象令他反思:如何让理论知识深入学生心中?怎样的教学模式才适合学生?

为了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李永胜翻阅大量的教学书籍,经常前往优秀教授的课堂听课。在拥挤的教室后方,李永胜坐在椅子上,右手拿笔,左手拿着笔记本,时而挺起背脊认真听讲,时而微微弯腰快速写下笔记。

“听优秀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明白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也激励我不断前行。”经过长期的摸索,李永胜逐渐找到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李永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网络数据库》这门课程较难,初学这门课的学生,常常遇到理解不够通透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李永胜采用启发式、鼓励式、互动式三种模式交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法都不错,但像这个算法如果再加一个参数进来会不会更好呢?”在李永胜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李永胜总会在每一位学生回答后进行点评与鼓励,随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李永胜老师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他总是笑着鼓励我们提出的各种想法,这种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何旻阳说道。

课堂下的李永胜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他曾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广西赛区比赛等大赛,其指导的学生团队获三等奖以上二十余项。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在任教的22年中,李永胜用心教学,潜心育人,诠释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科研寻无止境,深耕路上坚定不移

“像‘智能计算’这类研究的话,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一步步印证和落实,有时候一些创新点甚至需要我们跳出来,运用反向思维去看待。”在科研的道路上,李永胜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兴趣和热情。

当前,李永胜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及应用、区块链技术。智能计算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计算方式,它主要用于处理复杂、高维、动态、非结构化的数据和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则是能够保证链上的数据不能被篡改、伪造,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科研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李永胜指出,科学研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突破。要想熬过科研成果的“开荒期”需要立足实践,注视项目的可行性。李永胜指导研究生团队进行无人机飞行路径规划算法优化时,团队在无人机飞行构建参数时遇到了预期过高,运算量指数级上升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困难。李永胜指导说:“与其开始定下过高的任务指标,不如减少难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研磨技术,从二维平面再到三维空间。”在李永胜的指导下,研究生团队降低了预期标准,转而制定具体化的小目标,从二维再到三维,不断累积经验和技术,从而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李老师是一位耐心且乐于听取意见的老师,无论是我们完成科研任务的时间和效果如何他都没有抱怨过,有时一直忙到半夜12点还在和我们一起开会看论文,一次次重复指导我们到结果合格为止。”他指导的研究生苏伊琳回忆道。

从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再到如今的智能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李永胜在科研这条跑到上始终永保激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李永胜任职广西科技项目评审(验收)专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8篇、中文核心4篇),主编教材4本,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广西高校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1项。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时光荏苒二十二载中,李永胜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民大学子成才,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与责任感。(初审:葛丽娜 编辑:陈欢 复审:潘之铭 终审:王文娟)

上一条:【吾师风采】张啸:每天进步一点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