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准...
【喜讯】数学科学学院张建成副教授在系...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凤到广西民...
广西民族大学设分会场参加2025年全区教...
【喜讯】广西民族大学在2024年全区高校...
廖品琥到广西民族大学看望寒假留校师生
校领导春节前夕走访慰问一线职工
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25年留学生春节团拜...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2024年工会荣休会员座...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日报】读诗、写诗,都是一件辛苦...
【广西日报】光阴里,诗歌与时代共鸣
【南宁晚报】相思湖诗群成立二十周年座...
【南方网】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推进会...
【广西民族报】从相思湖阔步迈向诗与远...
【广西日报】大学生,你还读诗、写诗吗...
【光明日报】广西民族大学举办中文创意...
【广西日报】挺膺担当接续奋斗 勇敢追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
【广西日报】2024年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
吾师风采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吾师风采 >> 正文
 
【70周年校庆·吾师风采】学高为师钻科研 身正为范作人梯——访人工智能学院周永权教授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卫世健 马海婷    摄影:    时间:2022年06月27日 18:08    浏览次数:

“陕西和广西虽相隔千里,但对我来说,只是从一个‘西’到另一个‘西’。生于5月18日的我,来到将5月18日定为‘校庆日’的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2006年前为广西民族学院)。‘西’和‘5月18日’是我和民大的专属缘分,伴随着我在民大度过了27年,见证了我和‘民大’的从无到有。”

扎根八桂大地的“充电”教授

1962年5月18日,周永权出生在陕西一个农村家庭,彼时处于困难时期,他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下完成了他的“九年教育”——5年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

1980年,周永权参加高考,进入咸阳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就读。“当时专科生要考研,国家要求要工作5年以上。”毕业后,周永权在家乡陕西旬邑中学执教7年,工作期间他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终于在1990年成功考取兰州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3年硕士毕业后,周永权回到陕西,在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中心任教。1995年8月19日,周永权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乘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来到南宁。从广西民族学院数学系任教起,他一教便是27个年头。

“1995年的时候,民大只有相思湖一个校区,原生态校园很吸引人,现在发展到拥有了三个校区,发展速度很快。”周永权回忆,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科专业的完善等无一不是他引以为豪的。

“我有过离开的想法。”周永权坦诚道,但看着从数学系到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到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再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最终组建成人工智能学院,他终究是舍不得,也无法下定决心离开。

2000年12月,周永权因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而晋升为教授。

“我不能止步不前,要继续‘充电’提高科研水平。”周永权在2003年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在攻读的同时,他也没落下民大的工作,一边做为学生学习,一边担任老师教书。在焦李成院士指导下,2006年12月,周永权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博士学位。

70年来,学校坚持“扎根八桂大地,培育国家栋梁”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民大教师队伍里的一分子,周永权扎根在民大的三尺讲台,用心热爱、培养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居高临下”做严师 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必不可少的先行基础课程。作为自治区级“离散数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周永权精心备课,将这门概念抽象、内容深奥的课程讲深讲透,教学效果良好。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周永权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居高临下”。“居高”是要求自己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了解并理解学科发展动态,只有站得高,望得远,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临下”是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再传授给学生。

“在课上,学生们都比较怕我。”在周永权的课堂上,第一排的座位通常是空着的。一旦发现有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他就会将学生“请”到第一排就坐,直到找到下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接替”。“这个方法效果非常好,玩手机、讲小话的现象慢慢在课堂上消失了,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周永权自豪地说。

“做人、做事、做学问。”每当新一届研究生入学时,作为导师的周永权总会将这“七字真言”送给他们。这是周永权教导研究生为人处世和研究努力的方向。

27年来,周永权一共为国家培养出117名研究生,如今有人成为大学教授,有人继续攻读博士……芳菲杏坛,如今已是桃李满门。

除日常教学外,周永权还身兼各种职务。2006—2010年,周永权担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今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一职;2010—2020年,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一职,现兼任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永权在任期间,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较大进展。人工智能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两个新兴专业;使老牌的计算机有关专业焕发新的生机。

成绩斐然的“顶尖科学家”

不仅仅是独到的教学理念,周永权在学术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见解:“高水平的论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他将撰写论文比喻成打造艺术品,“一开始它可能很粗糙,但是经过不断雕刻打磨,终将会成为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我认为这是一个合格大学老师应有的标准。”周永权带领研究团队,站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潜心科研,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积跬步而至千里,汇细流以成江海。目前,周永权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170多篇被著名索引SCI、EI已收录;SCI中他被引用次数达3000次以上;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英文合著1部)。

与此同时,周永权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广西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在20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John.P.A.I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的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周永权入选“2020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从专科学生到成为全球顶尖科学家,周永权一步一脚印,终于得到了学术界认可。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前行。民大70年校庆已然而至,周永权自1995年扎根民大,潜心研究,坚守至今。周永权说,他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轻松惬意的环境,“希望民大越来越好,培育更多国家栋梁之材。”(初审:葛丽娜 编辑:李海莹 复审:潘之铭 终审:孙寿媚)

上一条:【吾师风采】进德修业笃学不怠,春晖四方初心不改——访文学院张景霓教授 下一条:【吾师风采】笔耕不辍研学问,力促外语新构建——访外国语学院张旭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