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校领导第四周工作简讯(3月25日—3月31...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
【图说民大】初生万物醉染人间,拾翠寻...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到广西民族大学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清廉示范学校工作推进...
校领导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调研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2023年度广西民族大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
校领导第三周工作简讯(3月18日—3月24...
【本科教育教学】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科...
媒体关注更多 >>
【新华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人民网】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1...
【广西日报】我区举办双选会助力高校毕...
【中国新闻网】广西2024届重点群体高校...
【广西日报】印尼孔院首次举办潮州话故事赛
【广西新闻网】郝国强:推进铸牢中华民...
【广西卫视】菲阅·茅奖归来·问东西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举办2024年留学...
【中国新闻网】(新春走基层)广西南宁...
【中国新闻网】(新春见闻)东盟留学生...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吾师风采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吾师风采 >> 正文
 
【吾师风采】二十八载育桃李,勤钻科研攻学问——访我校文学院教授韦树关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贤芸彤 实习记者:梁木思    时间:2018年12月07日 23:08    浏览次数:

韦树关,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3年,他进入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修读壮语专业。1990年,硕士生毕业后,他回到母校任教。二十八年,他教学呕心沥血,为母校发展培育人才;二十八年,他研究成果丰硕,服务民族地区发展。

不惧困难,孜孜不倦求学问

韦树关出生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接触家乡方言,并对语言学习颇有天赋。求学之路上,苦于条件限制,直到高中,他才接触英语。但他刻苦学习,奋起直追。1983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他来到了广西民族学院,成为首届壮语专业学生。

1987年,韦树关凭借自身努力,考进了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部,深造壮侗语族语言文学专业,攻读壮汉语言比较研究。1990年,带着感恩,他回到母校教书。

1991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我校率先与越南高校建立合作关系。1993年,韦树关作为第一批互换教师,前往越南河内外语师范大学讲学。初到越南,为了与当地人更好地交流,韦树关开始学习越南语。由于缺乏基础,他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但并不退缩。他每天坚持去市场买菜,用越南语和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翻阅相关书籍巩固知识。靠着点滴积累,三个月后,韦树关能与越南人士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了。

2000年,始终坚持学术研究的韦树关决定进一步深造。靠着越南语这把钥匙,他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专注于壮侗语族语言研究、中国与东南亚语言比较研究及汉语方言研究的他,既是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身躬力行,深入田野做调查

在学习越南语的过程中,韦树关发现了越南语和壮语的联系。壮侗民族与越族的祖先都是西瓯和雒越,越南语和壮语在语法上也很接近,两种语言都有大量汉语借词且读音相近。于是,韦树关开始不断探索,逐渐开辟以壮侗语研究为基础,再对平话方言研究与东南亚语言进行研究的领域。

语言研究离不开实地调查。为了了解壮族人说普通话存在的具体问题,他跑遍了广西壮语9个土语地区,并在每个地区设点,对不同地区的人的发音进行录音,从而做针对性的研究。最终,他完成了《壮族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突破》一书。有一次,韦树关带着研究生到柳州市融水县做调查,时遇县城发大水,街道被淹,只能靠船出行,再加上停水停电,直到第二天中午,大家才吃到饭。“只要能够顺利进行调查,遇到点困难并不算什么。”韦树关感慨说。

2004年,韦树关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广西濒危语言个案研究”子课题“京语研究”的研究工作。为收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他和自己的研究生多次到“京族三岛”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全国两万京族人中会说京语的不到7000人。面对如此濒危的语种,要找到一个民族意识感强且发音标准的人并非易事。发音人文化水平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一般是寻找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当地人。语言收集过程枯燥漫长,加之京族人沿海而居,经常出海,发音人少有能坚持下来的,这为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完成后,韦树关根据材料写成《京语研究》,全书80万字,是国内目前京语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专著。

2016年,韦树关申报的《南方少数民族类汉字及其文献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他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掌握了南方少数民族类汉字的传承现状,进而分析南方少数民族类汉字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硕果累累,春风化雨育英才

二十多年来,韦树关一心走在民族语言研究的道路上,并取得丰硕成果。现已出版专著6部(独著2部),辞书2部,发表论文75篇,承担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一等奖1项(第二作者),二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3年,韦树关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为“广西特聘专家”。

“晚上八点到十一点去韦老师的办公室,准能找到他。”韦树关的学生说。学院建设、科研、教学等工作,让韦树关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但他并无怨言。在他看来,教学是他与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抱着学习的心态跟学生交流,才能拉近相互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常使他加紧“充电”,思考问题,与学生共同进步。

既带硕士生又带博士生,韦树关光批改论文就要花费很多功夫。尽管如此,他修改学生论文时也从不马虎,大到内容、主题,小到句子、标点,不放过一点瑕疵,细心地指导学生论文。此外,指导留学生的论文更为辛苦,因为地域不同,语言习惯也不相近。对于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双方的看法往往不一致。韦树关还要提前去了解留学生国家的语言习惯,再作针对性指导。

如今,他指导过的一些研究生已经学成回国。他们铭记韦树关的教导,并经常与他保持联系。每年教师节,韦树关都会收到学生们的祝福。“厚德载物,言文行远”,韦树关始终在学术领域中不断前进,在教师的岗位上悉心培育人才。(编辑:张玉媛 校对:黄保变)

上一条:【吾师风采】一心向党砥砺前行,无私奉献促民大发展——访我校退休教师刘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