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准...
【喜讯】数学科学学院张建成副教授在系...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凤到广西民...
广西民族大学设分会场参加2025年全区教...
【喜讯】广西民族大学在2024年全区高校...
廖品琥到广西民族大学看望寒假留校师生
校领导春节前夕走访慰问一线职工
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25年留学生春节团拜...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2024年工会荣休会员座...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日报】读诗、写诗,都是一件辛苦...
【广西日报】光阴里,诗歌与时代共鸣
【南宁晚报】相思湖诗群成立二十周年座...
【南方网】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推进会...
【广西民族报】从相思湖阔步迈向诗与远...
【广西日报】大学生,你还读诗、写诗吗...
【光明日报】广西民族大学举办中文创意...
【广西日报】挺膺担当接续奋斗 勇敢追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
【广西日报】2024年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校园动态 >> 正文
 
【学术讲座】“民族志写作与田野调查”主题讲座举行
来源:    作者:韦萌 马小丽 实习记者:韦思彤 吴永霞    摄影:    时间:2024年06月28日 08:59    浏览次数:

【大学生通讯社报道】6月27日下午,“民族志写作与田野调查”主题学术讲座在广西民族大学博文楼一教一梯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彭兆荣主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陆晓芹教授主持讲座,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师生近150人参加。

讲座现场

彭兆荣教授作“民族志写作与田野调查”主题讲座

彭兆荣对“民族志”内涵进行讲解,他指出,“大民族志”偏向于指一种方法论,“小民族志”则偏向于指一种方法。他说,要到现场调查才能形成问题意识,才能做好学问。调查者要注重田野材料的多样性,应对一些特殊和特定的符号,如器物性符号的指示或指喻作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并在实际调查中根据历史语境和整体性的认识、分析做出相应的逻辑性判断,形成证据链。在数字时代,人文学科的学生更要加强写作训练,注重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类,把写作日常化。

互动环节中,彭兆荣提醒同学们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术科研、祖国和人民需要联系起来。彭兆荣还向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赠送了学术专著《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以及《生命中的田野》《师说人类学》《小事大理》三本散文集。

陆晓芹表示,彭兆荣教授的讲座有着深切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同时也有多学科融合的视野与方法,为同学们带来了宝贵的学术启发与实践指导,希望同学们将其转化为今后学习与工作的动力,做好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初审:陆晓芹 编辑:刘梦娇 复审:荣子卿 终审:王文娟)

上一条:广西民族大学举行第二届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 下一条:2024年留学生毕业典礼暨“国家电投绿色东盟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