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全国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培养研习营(第二期)开营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顺利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吴汉时,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国彬,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等领导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石立民主持。


开营仪式现场
“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五项“广西经验”。一是分类施策,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五支队伍”,为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组织和管理模式。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三项保障机制,包括人才培养试点机制、多方合作的项目实施机制和古籍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四是创新阵地建设,拓展人才培养新平台,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五是强化科技赋能,自主研发“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信息系统”“那蛙民族古籍智能编辑校对平台”等智能软件,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梯队。
面向“十五五”,广西将继续推动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广西古籍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搜集整理广西历代文献史料,充实数字平台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贡献力量。二是策划推出系列成果,展现广西古籍整理与民族文化传承新面貌。三是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古籍工作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让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四是以人才培养为关键,加强作者与出版队伍的建设,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本次研习营为期三天,邀请了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山东大学、安徽省宣城市等方面的知名专家,以及古籍修复、古壮字数字化整理一线人员进行授课,课程围绕古籍的整理应用等进行系统讲解与实操练习,旨在进一步壮大古壮字古籍整理研究的队伍力量,培养民文古籍与汉文古籍兼修的复合型人才。

合影留念
研习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广西千页古籍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协办。(初审:吴满香 实习编辑:黎倩雅 复审:李建瑾 终审:孙寿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