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报道】1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大礼堂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春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10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20余名科技史研究者参加会议。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致辞
唐平秋表示,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学科立足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东南亚科技史研究,形成技术史与传统工艺等四个研究方向,在铜鼓研究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学校将做好本次年会服务保障,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学科提质增效和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学术观点,推动新时代科技史研究更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春花致辞
梁春花希望,广西科技史领域学者深耕学术研究,参与科普惠民,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学科建设,拓展面向东盟的交流合作,为区域科技文明传承创新提供支撑。广西科协将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广西民族大学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繁荣发展,书写科技赋能广西、服务国家、联通东盟的新篇章。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致辞
张藜表示,青年学者要坚持守正创新,深耕科技史本体研究,构建中国气派的科技史话语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范式转型;加强国际科技文明对话,投身社会服务。希望以本次年会为新起点,充分交流思想、激发创新灵感、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更高质量、更具影响力的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新书发布仪式,《中国传统工艺》创新工作室(编辑部)揭牌仪式,第二届“柯俊科技史奖”颁奖仪式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作题为“向先贤们学习数学”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刘钝、山西大学高策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吴致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晓岑教授分别作报告。
据悉,本次年会设立25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学史、天文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农学史、医学史、金属史、少数民族科技史、科技考古、数字人文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年会期间,还将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举办技术史经典读书会,开展《中国传统工艺》集刊专题研讨会。


大会现场
本次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广西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初审:汪常明 复审:韦利坤 终审:孙寿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