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广西民族大学携15项具备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亮相先进技术展,集中展示学校在人工智能+非通用语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产业升级注入“民大智慧”。

9月18日,副校长高兴宇到展会指导展出工作

广西民族大学参展科技成果
本次参展成果紧密契合本届东博会突出人工智能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定位。其中,“人工智能+非通用语言语料库”应用场景依托学校在东盟非通用语言学科领域的深厚积淀,构建起多语种智能交互系统,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提供关键语言技术支持,成功搭建起双方文化与科技交流的“数字桥梁”,让跨区域沟通更加高效顺畅。
在“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展区,学校重点展示一批贴合产业实际需求的技术成果,覆盖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工业方向,智能协作视觉引导焊接机器人系统、视觉焊接机器人及控制系统,通过高精度视觉定位技术,大幅提升了制造环节的效率与精度。农业方向,双芽段蔗种智能备种生产线和小型整杆式智能甘蔗收获机,精准破解广西及东盟国家甘蔗产业机械化难题,助力热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智慧食用菌出菇舱实现了菌类种植环境的智能调控,助力菌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领域,数字边坡智能监测体检式系统为基础设施安全筑牢“防护网”,多模态大模型赋能的团伙犯罪反诈早期预警平台、数据保护“月光宝盒”智能容灾备份系统,为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高端装备与生物技术成果也是本次展会的亮点。学校展出的小型双光束超分辨光刻机,在高端光学仪器装备创新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展现硬核科技实力;生物技术板块,广西特色微生物菌株资源挖掘、虾蟹壳资源全组分绿色高值化利用、微生物天然色素开发等项目,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海洋资源与生态优势,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为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本次参展是学校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具体实践。展出期间,学校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来自东盟国家参展商与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来自东盟及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代表专程前往学校展位交流,围绕非通用语言语料库、智慧医疗、农业科技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将以本届东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与东盟国家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持续以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初审:梁桂娥 编辑:韦丽娜 复审:潘之铭 终审:孙寿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