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民大要闻更多 >>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庆祝2025年教师节暨表...
广西民族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广西民族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校领导工作简讯(9月1日—9月7日)
唐平秋韦仕珍检查迎新工作并看望慰问202...
广西民族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弘扬教育家...
广西民族大学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广西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获批2025...
2025年广西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在广西民...
韦仕珍检查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云 | 广西民族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大...
广西日报|以实际行动诠释伟大抗战精神...
广西云|思政课如何讲活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
广西云-广西日报|突破!广西民大抗癌天...
【学习强国】从“烽火汇路”到“青春巡...
【广西新闻网】广西民大“烽火记忆青年...
【广西云-广西日报】“我敢闯,我会创”...
【广西云-广西日报】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
【中国之声】中越文化交流年里 一场双向...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七集 永立潮头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六集 合作共赢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五集 《强军路...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四集 凝心铸魂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三集 攻坚克难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二集 《人民至...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一集 《举旗定...
吾师风采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吾师风采 >> 正文
 
游辉彩:潜心教研守初心,以师者仁心育桃李
来源: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    摄影:    时间:2025年09月06日 22:07    浏览次数:

求学路上,她往来于国内外,从泰语本科一路成长为泰语硕士、壮泰比较研究博士,不断汲取知识;教学途中,她坚守“教学育人”初心,创新教学方式,孕育桃李;科研领域,她潜心研究,热爱探索,持续奋进。她就是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游辉彩老师。



辛勤耕耘,学有所成

游辉彩来自广西上思县,一个保留着传统壮族文化的地方。她从小耳濡目染壮族文化,讲壮话,过传统的壮族节日,心中自有一份家乡情怀。199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游辉彩选择报考广西民族大学的泰语专业。

刚开始学习泰语时,游辉彩兴趣浓厚,泰语基础的词汇与壮语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逐渐学习后,游辉彩明白学好泰语除了感兴趣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坚持。泰语的发音系统、语音规律多,文字拼写的背记也存在难度。此外,泰语没有标点符号,阅读、辨识都需要扎实的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那个物质尚不富裕的年代,互联网还未普及,对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课本。早晚读时,游辉彩总是大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同时通过阅览报纸、大量阅读泰语文章拓展课外的泰语知识。大学期间,游辉彩凭借勤勉的态度和踏实的行动,掌握听、说、读、写、译,培养了好学的品格。对于泰文,她已经熟练到当文字映入眼帘时她就知道什么意思。

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游辉彩一直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2002—2005年,游辉彩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攻读泰语硕士。2014—2017年,游辉彩又再次以学生的身份回到课堂,成为民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专研壮泰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回顾求学历程,游辉彩说良师给予了她莫大的鼓舞和动力,不管在哪一个阶段,都需要良师的指引。大学本科阶段的房英教授、硕士阶段的巴尼•古拉瓦尼教授、博士阶段的韦树关与蒙元耀教授,都在教学与科研上给予了她无尽的帮助,让她明白,作为一名老师,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并且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意义。

用心教学,润物细无声

做一名老师,这是游辉彩在大学本科时就萌生出的想法。教书育人,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相长,这既是一份职业的责任,更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回想起刚当老师的时候,游辉彩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课堂中传播知识,课后与学生一起吃饭谈心。光阴流逝,曾经带着稚气的教师如今变得严谨、从容,不变的是依然把学生放在心上。

游辉彩说:“课堂是相互促进的,教师走近学生,学生乐于表达,双方在互动中形成思想的碰撞。”

因材施教,是游辉彩的教学特点之一。游辉彩教的学生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对不同学生,教学方法有所差异。对于本科生,注重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则着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研究能力。

桃李芬芳知雨露。2021届泰语翻译硕士毕业生黎碧月回忆起游辉彩老师对她的指导,动情地说道:“如果说我和学术建立了一定的缘分,那游老师就是带我走进学术大门的引路人。”黎碧月从第一次写论文到参加学术论坛会议,游辉彩都在旁悉心指导。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游辉彩和她反复推敲论文框架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修改论文是枯燥和反复的过程,但游辉彩老师会在我的每一次修改后认真进行评估。”黎碧月尝试在论文写作中融入新的理论,而游辉彩对理论不熟悉时,黎碧月就买来相关理论的书籍让老师先了解,等老师理解后再给她提出指导意见。这种钻研的精神也让游辉彩深受感染,师生在探讨中共同进步。

每一年的毕业季,游辉彩都会收到很多学生送的花束或卡片,卡片上温馨的话语令她十分动容:“风儿会记得花的香,我们会记得您的好。”有时,学生还会准备意想不到的小礼物。一个盲盒,装着游辉彩和学生相处的照片,定格温馨的时刻。有的学生还写了两三页的信,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对游辉彩都是莫大的欣慰与坚定前行的动力。

热爱科研,严谨为导向

游辉彩从读研究生时便开始接触科研,当时对科研比较懵懂,只能模仿别人,一步步探索科研的天地。“学术科研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游辉彩认为,学术创新,始于传承,成于积淀,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自身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积累。

二十多年来,通过专心教学获得的认知与灵感,游辉彩将之进一步深入到科研工作探索,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发表了大量的教学论文与科研论文,出版不少专业教材与学术著作,其中不少成果荣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教材(科研)成果奖”。

游辉彩做的课题研究主要涉及中泰文化与翻译。为寻找一手、全面的资料,她时常往返于国内外,在泰国各高校的图书馆,都有游辉彩的身影,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她基本都会借阅,借阅的数量已经多的记不清了。

游辉彩乐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她说:“在国际会议中,我聆听到各国专家学者前沿的研究成果,收益良多。”她经常参与各类跨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从中汲取灵感。“会议中提到的新颖的理论、观点或方法,我会有意识地去关注与借鉴,看看能否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上。”

当然,科研工作上的收获,其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更是用卓越的科研反哺教学,为教学注入活力与前沿。游辉彩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将个人的科研经验传授给硕士生、博士生,指导他们做科研,与他们探讨学术,帮助他们成长,实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初衷。

关于未来,游辉彩说她还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继续在教学与科研上努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初审:吴大为 复审:韦利坤 李建瑾 终审:孙寿媚)

上一条:唐贤秋:卅载坚守育桃李 知行合一铸师魂 下一条:张旭:笔耕不辍拓学境,躬教不止育新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