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使命为帆,引领学科发展;以科研为犁,深耕数学沃土;以育人为梯,托举学生梦想。
十三载春华秋实,他始终站在教学科研一线,将“教书育人”的大学问淬炼成可触可感的师者风范。
他,就是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彭自嘉教授——广西民族大学2023-2025年度“模范教师”获得者,一位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术血脉、用躬耕态度书写教育华章的教育工作者。

党建领航:以初心铸魂,以融合聚力
彭自嘉是数学科学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书记,他致力于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带领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他心里,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党支部的学习会就是他和老师们一同探讨课程思政的最好机会,他以自身教学科研实际,引导支部党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他的带领下,教工党支部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五星党支部”等称号,并于2021年获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2023年6月,以支部教师党员为核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成功入选自治区优秀教师团队。
深耕教学:以匠心授课,用爱心育人
彭自嘉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主讲《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泛函分析》等10余门核心课程。“教好每一堂课”是他始终不变的坚持。
他的课堂深入浅出,注重启发思维、拓宽视野,兼具深度和温度,深受学生喜爱。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黄晓杨十分喜欢彭自嘉的课堂氛围,“彭老师上课思路清晰,难的知识点也会讲得通俗易懂,重难点突出,课堂氛围非常好。在他的课堂上,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了解到课堂以外的世界。”
他倡导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少有人分心玩手机或走神,学生们被他的博学与人格魅力深深感染。
在彭自嘉看来,做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还应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触碰与启迪。对待学生,他严慈相济:不仅在课后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还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况。
“他从不代替学生思考,却总能在最关键处点亮方向。”学生说。
他是学生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更是学生成长途中的坚强后盾。当2022级数学专业研究生赵依宁因家事与学术会议冲突时,他连夜协助调整汇报形式,最后顺利通过线上方式完成报告,归校后又悉心开导,用温暖与支持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同为2022级数学专业研究生张国庆,提到导师彭自嘉,满怀感恩之心:“老师以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带领我领略了变分不等式理论之美,更以他的人格魅力教会我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如何面对挑战与压力。”
他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被学生镌刻于心,成为学生科研旅程中温馨的回忆和前行的力量。
在彭自嘉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做人做事方面也得到了深远的启迪。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的真正含义,不仅传道授业,更引导学生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

“五一”假期期间,彭自嘉和学生开组会现场
攻坚科研:以恒心探路,用实力破局
作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最优控制领域的深耕者,彭自嘉始终秉持“问题驱动、理论创新”为科研准则,在抽象数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需求的交叉地带开拓新境。他曾赴波兰雅盖隆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与K. Kunisch,S. Migorski,D. Motreanu等国际知名数学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他聚焦非线性变分不等式及其最优控制的前沿领域,潜心探索,在科研路上展现出持续旺盛的科研活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Mathematische Annalen》《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等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也在数学建模、工程优化等应用中体现出重要价值;入选多项自治区青年人才项目,其负责完成的成果“非线性变分不等式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荣获2024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定力,更是他将个人研究融入学科发展、国家需求的责任担当。
赋能发展:以担当履职,用实绩作答
自担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以来,彭自嘉主抓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以“做优学科、做强科研、做大人才”为主线,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
在研究生培养、数学一流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等重大工作中,他主动谋划、勇于担当,为学院发展注入持续动力。2025年,学院研究生考博升学率升至35.6%,其中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及985、211高校的占比超90%。学院科研方面亦斩获丰硕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面上项目5项。
对青年教师,他倾囊相授、悉心扶持。“我深切感受到彭教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真诚帮助。”刚踏入高校任教不久的青年教师龙凤珍感慨到,“去年我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时,彭教授主动提出帮我审阅材料。原本我以为只会得到一些方向性的建议,没想到他逐字逐句推敲,甚至连标点符号和文献格式的细节都一一标注。”“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认真和细心才能走得更远”,彭自嘉教授的这句话至今萦绕在龙凤珍耳边,也成为了她工作和研究的座右铭。
从三尺讲台到科学前沿,从支部书记到学院管理者,彭自嘉始终以“匠人之心”对待每一份责任。
他常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种精神体现在他对学生论文的逐字批注中,在深夜实验室的灯光里,在带领团队攻坚时的笃定眼神中。
如今,他的学生张国庆和赵依宁分别考取中南大学博士和湘潭大学博士,越来越多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成长为兼具学识与品格的优秀人才。
十三载耕耘,彭自嘉以理想信念立心、以育人智慧启智、以学术创新立身,在数海中书写着师者的担当与荣光,谱写出属于新时代教育者的华章。(初审:唐国吉 复审:韦利坤 李建瑾 终审:孙寿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