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民大要闻更多 >>
广西军区战备建设局一行到校检查指导学...
【喜讯】广西民族大学获批第一批全区高...
广西民族大学获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
广西军区战备建设局一行到广西民族大学交流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广西民族大学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庆祝2025年教师节暨表...
广西民族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广西民族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校领导工作简讯(9月1日—9月7日)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云 | 广西民族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大...
广西日报|以实际行动诠释伟大抗战精神...
广西云|思政课如何讲活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
广西云-广西日报|突破!广西民大抗癌天...
【学习强国】从“烽火汇路”到“青春巡...
【广西新闻网】广西民大“烽火记忆青年...
【广西云-广西日报】“我敢闯,我会创”...
【广西云-广西日报】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
【中国之声】中越文化交流年里 一场双向...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七集 永立潮头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六集 合作共赢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五集 《强军路...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四集 凝心铸魂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三集 攻坚克难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二集 《人民至...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一集 《举旗定...
吾师风采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吾师风采 >> 正文
 
梁罡: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三份答卷
来源:校团委    作者:    摄影: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2:10    浏览次数:

他,扎根于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他,活跃在思政育人一线,言传身教;他,醉心于科教研究,孜孜不倦。他曾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自治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也屡获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他就是学校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罡。

十余载的坚持和坚守,梁罡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播种者和开拓者,勤于担当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乐于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和传播者,交出了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三份答卷。

一、教学答卷的坚守:把信仰播撒在三尺讲台上

谈起教学,梁罡常常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自参加工作以来,梁罡始终扎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把每一次授课都当作启迪思考、滋养心灵的过程。

扎根教学一线,拓展一流金课的“广度”。摆在讲台上的那本书,梁罡很少去翻动,就连背后的幻灯片也会长时间停留在某一页。但关于这门课程的知识,他早已熟记于心。同学们只需跟着他的步伐一起,进入他用教学激情创设的历史情境中,便能很快地领略到思政课之魅力。

他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任务,年均授课量超过300学时,教学评价一直保持优秀。作为负责人牵头申报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先后成功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他常年主讲研究生课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专题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等,致力于推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贯通。他本人也先后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和“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坚持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量的“力度”。“青年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梁罡认为教学比赛是检验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方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环境里,要多出去走走看看、积累经验”。

近年来,他积极探索“以学生参与为基础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全区、全国进行示范推广。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思政课组第一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青年组第一名),两次荣获广西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2019年他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特等奖,是广西本科高校唯一获特等奖教师。

二、科研答卷的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紧抓教学,不忘科研。“做最普通的老师,但要做最好的自己”。在追求前进的道路上,梁罡从不停歇。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他始终坚持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他长期坚持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调研,把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坚持学术指向,彰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担当。“我目前虽然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做行政工作,但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专业。”梁罡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作为学术研究第一要务。他受聘担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党的建设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进行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近年来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等省级课题2项,主持在研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等省级课题2项。撰写的理论文章《学习百年党史,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重意蕴》《从算力支撑到情感共振的共同体叙事》等先后发表在《广西日报(理论版)》,全文收录在“学习强国”平台。

坚持实践指向,深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脚步丈量的广度,是既走进山村田野,也沉入书斋案头;成果积累的厚度,是既回应现实关切,也指向理论前沿。梁罡长期关注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热点问题,带领研究团队深入靖西、东兴、宁明等地实地调研,他牵头撰写的《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提升研究》《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边疆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青年返乡创业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等三份研究报告连续三年荣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他主持完成的调研成果《算法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他本人也先后入选“广西文化青年拔尖人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拔尖人才”。

三、育人答卷的守望:把热忱倾注在青年成长道路上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精神成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梁罡不仅仅局限于所任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成长。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他把这份殷切期望化为自身的使命,把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作为职业生涯的追求。

用理论引领青年,用实践凝聚青年。作为学校团委书记,同时兼任广西民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研究会的指导老师,哪怕每天的工作再忙,他依旧挤出时间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宣讲活动和教学比赛。从资料获取到小组分工,从宣讲内容到如何宣讲,他把自己思政课的基本功和比赛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感受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这是自己最欣慰的事。”梁罡说道。

近年来,他指导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成果竞赛、广西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等获全国奖3项、省级奖11项。这些成果,既是青年成长的印证,也是他辛勤耕耘的回响。他用守望见证青年的踏实笃定,以热忱滋养青年的不断成长;用质朴的话语传播真理,以真挚的交流引发共鸣。

用宣讲服务青年,用关怀读懂青年。梁罡连续8年受聘担任广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导师,作为广西青年讲师团讲师连续两年在“广西思政大课堂”开讲,以《青春之问》《就业之问》为题激发壮乡青年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校团委书记,他注重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年工作全过程,让青年在主题宣讲、文艺展示和社会实践中感受时代脉动、厚植家国情怀。他推动青年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无论是打造“青马工程”品牌,还是搭建“第二课堂”平台,他都始终把青年需要放在首位,把思想引领、能力培养与实践锻炼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交流中锻炼才干。

他寄语青年学子“不要害怕挑战,每一个新问题的背后,都是点亮知识的宝藏。不要害怕吃苦,每一次新挫折的背后,都是激发潜能的机会。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新困难的背后,都是检验成功的台阶”。

从三尺讲台到广袤大地,从学术研究到社会实践,梁罡始终以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书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他把信仰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把学术成果扎根于祖国大地,把奉献精神融入青年成长。小而专注的坚守、大而厚重的担当、长而深远的守望,汇聚成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也化作他书写的三份答卷,映照着新时代模范教师的精神坐标。(初审:吴家荣 复审:韦利坤 李建瑾 终审:孙寿媚)

下一条:关一富:严慈相济育英才,笃行科研探新知

关闭